陆修静(406~477),南朝宋时期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人,是陆凯之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他不仅精研玉书,还喜爱方外游历,有遗弃妻子入山修道的豪情壮志。
陆修静在社会中以其搜求道书、寻访仙踪的行动声名远播。在宋文帝刘义隆时,他被召入内宫讲理说法,并受到了太后王氏的器重。在避乱期间,他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下营造精庐隐居。
他提出了整顿和改革措施,对于当时混乱的道教组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首先,他禁止自行署职,以按级晋升为基础;其次,他完善了三会日制度和宅录制度;再次,他重视斋仪,将其作为求道之本,并制定了九斋十二法体系。此外,他对道教经典进行整理和分类,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陆修静一生著作甚丰,其作品涉及斋戒仪范、经典校勘等多个领域。他的成就不仅推动了灵宝派的发展,也为隋唐以后历代整理道书编写“道藏”提供了依据。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对于理解和研究早期中国宗教文化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