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两鼻祖辩论家李筌

,唐代道士,以独特的入世观点著书立说,警戒世人。他由仕入道,坎坷异常,体世深刻,洞察时事。李筌以人定胜天的天道观著称于世,为中唐柳宗元、刘禹锡天论观开启先河,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其重要贡献。

他曾任荆南节度判官、邓州刺史后入为郎中。李筌好神仙之术,一日在嵩山虎口岩得《皇帝阴符经》,抄写下来,但未解其义理。西游骊山下遇一老母,她自言自语地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老母接受此经已是三元六周甲子,而李筌得书时间和地点则不同。她给予了李筌丹砂书写符箓,并讲述《阴符经》的义理,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都需内出心机外合人事。

老母还告诫他不得以富贵为重贫贱为轻,每年七月七日写一本藏于名山石岩中可加算久之。但在取水时瓢忽然重了一百多斤沉泉底,最终只剩下麦饭几升。最后,他因受奸相排挤而隐居访道去向不明。他留下的著作包括《阴符经注疏》、《骊山母传阴符玄义》等,其中《黄帝 阴符经疏》和《太白阴经》表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如“虚静至 神”的天道观主张“不神而能至神”,寂然虚静的至道,是产生一切的总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