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4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云南省澄江市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大会并以《筑牢青年传承根基,永葆国医世代芳华》为题做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摘录:
在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多元医学体系激烈碰撞的当下,传统中医药宛如一座底蕴深厚却亟待保护和挖掘的文化宝藏,而青年传承人,正是那肩负传承、守护与焕新重任的新生力量。
传统中医药,绝非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调养身心、顺应自然的哲学大典。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石,到《伤寒杂病论》详述辨证施治精要;从华佗麻沸散开启外科先河,再到李时珍踏遍山川、穷极一生编著《本草纲目》,其间凝聚的是数千年先辈智慧,流淌的是华夏文明血脉。望闻问切里,藏着医者洞察入微的细腻;君臣佐使间,蕴含调和阴阳的精妙配伍法则。针灸疏通经络、推拿舒缓筋骨、方剂扶正祛邪,这些疗法护佑华夏儿女度过无数疫病灾厄,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资产。
时移世易,现代医学借助科技东风迅猛发展,诊断仪器愈发精密,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在这股浪潮冲击下,传统中医药市场被挤占,理论传承遭遇断层危机。不少经典古籍束之高阁,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让年轻一代望而却步;民间特效秘方因后继无人,濒于失传;中医院校部分学生受西医思维主导,对中医经典领悟流于表面,辨证施治能力薄弱。若长此以往,国医瑰宝恐将沦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展品,失却济世救人的实用价值。
欲破困局、谋发展,就需要一群有识、有志之士。在依靠非遗传承人和国医大师们孜孜努力的同时,重点在于抓牢青年传承人的培养,此乃传统中医药重焕生机的不二法门。青年是时代先锋,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恰似润泽大地的春雨,能为传统中医药千年根系注入生命活力。
于教育体系层面深耕,是培育青年传承人的首要阵地。中医院校当革新课程设计,厚植经典研读土壤。中医经典著作应从“选修”迈向“必修”核心区,配备资深导师逐字逐句剖析讲解,引领学生沉浸式品味经典魅力,深挖理论精髓,让《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成为脑海知识图谱底色。可选派学生早期跟诊我们的传承人,让年轻人目睹望闻问切实操全程,体悟辨证逻辑在真实病例里的灵活运用,积累临床“手感”与经验。
现代科技创新将为中医药传承引入“源头活水”。要对优秀传承人的经验加以总结,联合计算机专业研发中医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借大数据算法优化辨证模型,既契合青年技术偏好,又助力中医精准诊断;携手传播学专业,打造中医药科普新媒体矩阵,动画、短视频形式能将晦涩医理通俗演绎,激发青年探索兴趣,还可为中医药文化吸聚全网流量。
民间传承体系同样不容小觑。我们的非遗传承人手里蕴藏着大量实操性强、疗效独特的“土方子”“家传绝技”。应积极挖掘整理,登记在册,为民间中医高手搭建带徒平台,遴选有志青年入室学艺。制定规范师徒传承制度,明确教学内容、出师标准,保障传承质量,让民间绝技后继有人,从隐秘乡野迈向广阔舞台。
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是滋养青年传承之心的“精神肥料”。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以及中医药委员会将在各种活动中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开展义诊体验活动,邀请青年担任志愿者,亲手炮制中药、体验针灸推拿,在实操中感知中医药神奇;在媒体上开辟中医药专题栏目,讲述国医大家成长历程、报道青年传承典型事迹,用榜样力量感召青年投身传承人队列。
站在时代交汇点回望,历代中医药先辈焚膏继晷、悬壶济世,以仁心仁术撑起民族健康脊梁;展望前路,传承重担移交到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人肩头。身为青年,这是使命召唤,更是成长机遇。要怀敬畏之心精读经典,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养分;持谦逊之态度跟师求教,传承老一辈医德医技;以创新之思维融合现代科技,为中医药嵌入时代“芯片”;凭无畏之勇气闯荡未知领域,攻克传承难题。
筑牢青年传承根基之路,任重道远却光明在前。今日我们为传承中医药倾尽全力,来日中医药必将回馈社会健康福祉,闪耀世界医学舞台。愿每一位青年传承者都化作火种,引燃中医药传承燎原大火,让国医芳华岁岁盛放、代代流芳!愿我们携手共进,奔赴传统中医药的璀璨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