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孙思邈大医精诚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艺,认为医学是一门“至精至微之事”,习醫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头,无尽探索其奥秘”。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感同身受”的心态对待病患的痛苦,与病患共情,“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并且不得为私利而行,而应以公心服务。他提倡的是一种全面的医疗哲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关注患者的情感和精神健康。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便能谈论庄子、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及百家治国理政的大量书籍,他兼具释迦牟尼佛教经典的理解能力。此外他还喜爱阅读各种文化作品。在洛州总管独孤信面前,他展示了自己广博的知识,使独孤信惊叹他的才华说:“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期,由于国家多次变动,他隐居在太白山中。

随着时间流逝,在隋文帝辅政期间,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但他却以虚假理由谢绝了这份荣誉。他预言过五十年后将会有一位真正的大圣人出现,这位圣人将会帮助世界获得平静与安宁。当太宗即位后,他被召回京城,并受到皇帝赞赏,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简朴生活方式,不接受任何官职或财物。在一次面对皇上的请求时,他还表示:“我只想通过我的行为来表达我的忠诚,而不是通过世俗的地位或权力。”

最令人好奇的是,《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描述与现实相悖,这个谜题一直让历史研究人员们困惑不解。不过,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孙思邈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他的贡献。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医学专家,也是一名深厚文化底蕴的人物,其影响力跨越了时代和地域。

到了宋徽宗时期,他被尊封为“妙应真人”,而在道教中,则尊称他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 医 大圣”、“药王 孙 大 真 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这些称号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于他的敬仰以及对他的遗产进行不断传承的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孙思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坚守自我原则的人。他没有因为世俗荣誉而改变自己,而是在追求真理和帮助人类健康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铭记他名字,并致敬这个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