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知(公元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远知出身于六朝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其母丁氏亦宦门之后。据《王远知碑》记载,当时的僧人宝志曾跟其父王昙选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年十五,前往茅山师事于山中宰相贞白先生陶弘景,得授三洞经法。
陈朝太建十四年(公元582),陈宣帝陈顼闻远知大名,召请王远知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晋王杨广遣使请王遠智相见。在杨广面前显示异象,使杨广惊惧不已。隋炀帝称帝后,又请教神仙之事,并在京师洛阳设立玉清玄坛以处之。
早在唐高祖李渊未起事时,他就秘密送符命给他,以告李唐当得天命,为唐朝建立后道教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基础。当秦王李世民平灭秦州刺史房思明时,与房玄龄微服拜谒他。他迎谓曰:“此中有圣人,不是秦王乎?” 李世民因以实告。他曰:“方作太平天子,将自惜也。” 得到了道教老神仙的金口首肯,是信心大增的一刻。
太宗登极后,对他视为功臣,将加重位,而他坚辞不受,请归山,无奈,只好降玺书让其归隐。不久,他羽化而去享年一百二十六岁。大约半个多世紀後,被追赠官职和谥号,再传遗像至茅山太平观影堂,以示旌表。此乃历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道家学者与政治家的典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