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南宋时期,其实为公元1194年左右至不明年卒。原名葛长庚,因被收养于白氏而有“白玉蟾”之称。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
在他的生命中,他曾是童子科举人,并且精通九经书籍和诗赋,也擅长书画艺术。他的一生充满了探索玄学的欲望,对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在他十二岁时,就已经展现出了高超的文化素养和才华。此后,他便开始专注于修炼内丹术,与其他许多道士一样,在武夷山区寻找修行之地。
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他师从陈楠,一直跟随其足迹流浪各地,最终得到了陈楠临终前的传授。在罗浮山,嘉定五年,他接受了陈楠的遗嘱,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修炼之路。期间,他还曾一度被御召到宫中,但由于他对朝廷事务持批评态度,最终未能得到任用。
作为一位内丹派的代表人物,白玉蟾对于内丹术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宇宙生成论与精气神的修为是内丹学说的核心。他融合了佛家的理念与儒家的思想,并将《易经》的哲学应用于内丹修炼。他主张性命双修,即先通过修练体魄达到虚无,然后再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完美。这一理论对后来的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内丹术外,白玉蟾还研究雷法和符咒等多种宗教仪式。他认为灵验程度取决于行法者的心境,如果心静则法灵,这一点体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心灵控制观念。在他的看来,不仅符咒中的神灵是由行法者自己精气化成,而且整个世界都是由人的意志所塑造。
他留下了一些著作,如《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以及一些诗歌作品,其中包括草书笔记《四言诗帖》等。这一切都反映出他作为一位文人兼道士,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和艺术家的人格特征。
总结来说,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文化素养、高超的文学才能,以及对内丹术深入研究,为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