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志陈撄宁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会长的智慧之光道德经的秘密解锁揭开千年智慧的面纱

陈撄宁(1880~1969),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安徽怀宁人。有“仙学巨子”之誉,被尊为“当代的太上老君”。

他不仅代表了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也是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一种“经学忧患意识”的体现。在缺乏人才的当代史上,他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为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和引领世界文化潮流而奋斗。他在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家的太虚大师相比,在现当代史上,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的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个人生平

陈撄宁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以“撄宁子”著称。原籍安徽怀宁,其家族世居安庆苏家巷。他幼承家庭教育,对儒典精通,对诸子百家有深入研究,并且涉猎神仙事迹,从小便萌生了学习仙法的心愿.

十岁时,他读到了《神仙传》,这份对未来的憧憬让他开始追求养生之术。当他考取秀才之后,由于患病,他放弃了继续学习的事业,而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从叔祖那里学习医学,同时试图掌握一些丹法,以此来恢复健康.

1905年,他考入了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但两年的学习后又因为疾病再次辍学。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四处寻访师傅,以求获得更多关于养生的知识与技巧。

1912至1914年间,在姊丈乔种珊家的支持下,他阅读了大量藏书中的《道藏》,并探索出了内丹术的奥秘。此外,还前往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研读佛经,以期进行比较研究。

1916年至1932年的岁月里,由于军阀混战与日寇侵略等原因,这些试验未能取得成功。但即便如此,这段时间也成为了他的宝贵经验,更坚定了他对养生的信念.

1922至1933年的几十次尝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这些实践使得他成为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人物,并在上海成立了一所诊所行医.

1953年,当浙江省政府聘请他为文史馆馆员时,那些曾经充满挑战但最终无果告终的事情似乎都成了过去。同样,在1957年的筹备工作中,即便身处逆境,只要心存希望,就能找到新的方向去前进.

服务社会

1945到1949之间,一直生活在亲朋好友间,不断地向他们讲授古籍内容或写作应酬文章. 1949年上海解放后, 年过古稀却仍然不忘初心, 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授静功疗养法.

筹备成立中国道教协会

1956秋天,当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人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以推动改革时,陈撄宁被邀请加入筹备委员会. 1957春天,当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召开时,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或病痛缠身,都没有阻止他的热情参与其中. 虽然无法亲临现场,但由于其声望以及对党和政府忠诚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从此以后,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与教学中,并培养学生.

参政议政

1958至1961期间,将自己的才能用于国家建设中,被选为列席委员,再度担任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61夏天,当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座谈会讨论如何开展对 道教学术研究 时,其卓越见识赢得各界赞誉.

随着年龄增长,却依旧保持着锐意进取精神,将自己剩下的生命力投入到提振国运及发展宗教事业中.

总结起来,无论是在私生活还是公务方面,都展现出了他的伟大形象。这一系列活动,如同一首曲调,一起串联起了一幅宏大的画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一个缩影.

因此,我们必须铭记这一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前进——正如陈撄寧先生所言:“无论我是否能够留下什么遗产,我都希望我的行为能给予人们启示。”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