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以精通灸法而闻名,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
在一个官宦兼道士家庭中成长的鲍姑,父亲鲍靓是道教修行者,对医学和仙道都有深入研究。她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对医学和仙术的耳濡目染,她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学问,还与丈夫葛洪共同学习炼丹术,为后来的医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鲍姑以治疗赘瘤、赘疣而闻名,其方法独特,使用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艾灸疗法,不仅能够迅速愈合病症,而且能使患者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美丽。她在广州罗浮山与丈夫葛洪一同炼丹行医,并因其高明的医术被人们尊称为“鲍仙姑”。
尽管没有留下详细的著作,但她的灸法经验可能融入到了丈夫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该书中的针灸医方占据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大多数都是关于灸法。此外,《太平广记》还记录了一段故事,讲述了鮑姑化身乞食老妪时,被崔炜所救,并将她制定的越岗山艾传给他,这些都反映出了鮑姑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贡献。
鮑姑的事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在三元宫内设立祠堂,以纪念这位在岭南地区享有盛誉的大夫。在历史上,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医生,更是对后世药物学、针灸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