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德道经人物解读之二十九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耆艾,寿考者之称也。已自言之,不藉於外,为是长老,故重而信之。

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2者,是非先也。期,待也。上下为经,傍通曰纬。言此人直置#3以年老居先,无本末智,以待耆宿礼,即非关道德可先。

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此俗中所共信之一事,而习常焉。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曼衍,无心也。当随日新变转,与天然分合,如万物接物无心,以因循造化至生涯遐寿,或能终其天年的命运。

不言则齐,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於己为是,其异於己亦为非。但若不能因彼立语以齐其所异,则我与万物复不齐耳。而借外论此,则始得三异二异讼其所取,便于不讼者俱异,而独信其所是,此乃迷执同异界限,以空见是非尽灭,一切既空矣。

重言十七所以已语言,用在于内,即长老乡闾尊重者的境界。在乎内心深处的理解与体悟中,用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这便是“长老”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对他的尊敬与认可的象征。这便是不必借助别人的意见或评价来证明自己说的有理,因为即使没有借助别人的意见,也能被人们认为有理,这就如同自然界中的规律一样,没有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只要顺应自然,就会得到满足和安宁。

古代圣贤们提倡的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偏见的智慧,他们明白了宇宙间的一种普遍法则,即所有的事物都应该遵循这个法则,从而达到平衡与和谐。在这种观念里,每个个体都是宇宙的一个小部分,都应该服从大自然的安排,从而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它要求我们放弃固有的思维模式,要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并且能够用一种宽广的心胸去看待一切事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哲学家强调要学习如何聆听不同的声音,以及如何在各种声音中找到共同点并达成共识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并且更好地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