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乾道长:西安八仙宫的守护者与奠基人
在西安八仙宫,吴宗乾道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道教人物,更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守护者和奠基人。他的故事,就像一朵花,在荒芜的土地上绽放出希望和光明。
1926年7月,吴宗乾出生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西堡村。他从小就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1933年便在引镇七真观正式入门成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弟子。在青年的岁月里,他专心研读经典、潜修义理,不断探索道教文化之精髓。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教知识,他四处云游、参访各地宫观。1948年,他来到八仙宫,并担任了知随、磨头、典造等职务,同时参与法事工作,对斋醮科仪尤其是表文工作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书写艺术令人赞叹,无论是布局还是字体,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手艺。
1956年,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八仙宫开始实行劳动自养制度。这时期,吴宗乾作为生产队队长,一直坚持劳动自养,与同伴们一起耕种,使得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连续几年的高产丰收,并获得“陕西省农业生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82年,当党对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实施时,吴宗乾与管理领导小组共同努力,为恢复重建八仙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管庙院基建工作,不遗余力筹措资金、协调关系,最终成功修复了大量建筑物,使得重建后的八仙宫更加气势磅礴。
1993年,被评为中国道教协会“全国爱国爱教先进个人”,他的事迹被报道称:“以庙为家公而忘私,为宮觀獻計出力辛勤勞動。”他通过勤俭节约积累大量物资,为宮觀節約了一百多万元。此外,他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床头柜等商品,为宮觀增添收入九千元以上。
1994年,当国家要求成立管理委员会后,吴宗乾担任副主任并继续负责库管工作。他严格要求每一笔财物,小到螺丝钉都要归仓,这种精神被称为“螺丝钉精神”。至今,他依然关心道德发展,对青年弟子进行指导,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014年,在享受生活后的一片宁静中,由于身体原因退出日常管理,但他的影响仍在延伸,每个走过这片土地的人都会感受到那份无形却又深远的情感——一种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光大的心愿。一段历史、一位人的故事,就这样交织成了一幅幅温暖而又壮阔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