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看来,士君子应以富贵为标志,而道家则有所不同。庄子拒绝楚王的礼聘,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表明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之心。这种态度正是道家的风范。
到了魏晋时期,士人们空谈老庄,并将这种生活方式作为仕途的一部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名士风度,如“竹林七贤”。然而,他们并非神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五胡乱华和宗室之争发生。在绝望中,他们放纵自己,在酒乡避难,这是一种无奈,但他们在官位上也常常渎职,导致国家民众受害。
王戎虽位列三公,但被清议所鄙视。他性格简要,不注重仪表和权力,却聚敛财富,对财产计算得日夜不辍。他甚至吝啬到钻破李子的果核,不愿意让人得到种子,也许这就是他避祸于乱世的策略。但他的行为不能简单归结为清廉。
那个时代的士人很难保持清廉,因为名士风度需要喝酒、吃药,那些昂贵且来源未知的“五石散”,只能说明他们生活中的奢侈。不过,即使在混浊的世界里,也有人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如周镇和韩豫章,他们的事迹让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