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81章魏晋士人廉洁之道

在儒家看来,士君子应以富贵为标志,而道家则有所不同。庄子拒绝楚王的礼聘,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表明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之心。这种态度正是道家的风范。

到了魏晋时期,士人们空谈老庄,并将这种生活方式作为仕途的一部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名士风度,如“竹林七贤”。然而,他们并非神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五胡乱华和宗室之争发生。在绝望中,他们放纵自己,在酒乡避难,这是一种无奈,但他们在官位上也常常渎职,导致国家民众遭殃。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做官者,他曾位列三公,但他的行为让人怀疑他的清廉。他接受了刘肇十丈细布的贿赂,并写信感谢刘肇,为司隶校尉刘毅开门见山地指出这一点。尽管晋武帝为他开脱,但他被清议所鄙视。

《世说新语》记载俭啬九条,其中四条涉及王戎的事迹。他性好利,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因此富甲京城。据说他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不辍;同时,他又十分吝啬。他女儿嫁给裴頠时向父亲借数万钱很久未归还,一直到还清才高兴起来;对于侄子的婚事,他只送了一件单衣,然后讨回。

王戎时代的士人难以保持清廉,因为名士风度需要喝酒和吃药,那些由五种矿石调制成的“五石散”,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费大量金钱,其来源往往并不纯洁。但即使如此,也有人能够超然于世俗之外,《世说新语》记录了两个这样的例子:周镇虽然住在破旧的小船上,却因其清廉再次被任用;韩豫章虽然拥有百匹绢,却始终坚持不接受任何减少数量的情况,只有当朋友提醒不能让妻子没有裙子时才笑着接受二丈布。

这些人的本心似乎迷失在酒和药中,他们既想超凡脱俗,又过分关注品评和富贵,这样的矛盾和痛苦永远无法真正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