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教内丹学中的性、命
性命二字为道教内丹学之纲要,内丹学文献中对性命问题的强调比比皆是,《大丹直指》曰:
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1) 之说而主张性命双修,只是在具体的入手门径上,有着明显的分歧。
在内丹中,性即是人先天的灵性,指精神意识;命即是指物质性的气、元气等,是指形方面的内容。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道教内丹,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如《性命圭旨》曰: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吕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11)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12)以上典籍都旨在说明性与命是对立统一的,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二者原本就不可分割。尽管内丹宗派有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的分野,但在性命双修上没有区别。与性命相关,在神与气、神与形等问题上,道教也强调神气合一、形神合一,把神形的和合作为生命存在的基础,把两者和合的程度作为衡量层次与境界的标准。即便五代以后道教所谓成仙多有精神长存的意义,但其也从不曾放弃形体的,只是在形神和合的方式上并不主张形体现实地超升,而祈望形体能通过精神的超越实现永恒。
三、中国器乐文化对形神俱妙的追求
中国艺术与道教内丹一样也存在性命问题,也同样把性命二字视为中国艺术之总纲,但于性命二字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形、神。先秦道家庄子将形神义理扩大到美学范畴当中,开创了中国艺术美学中形神并重、以神统形、以形充神的形神美学体系。庄子形神观具体表现在技、道关系的论述上,其经典著述《养生主》中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寓言故事所指亦即此理。
到了魏晋南北朝,形与神无论是在现实人物的品藻方面,还是在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都被作为美学范畴而加以广泛运用。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指出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通神也。(13)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玄学风格的倡导下,形与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已正式成为一对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神不仅是指人的内在精神、情感,而且也指人的外在神姿、神采,神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形;而形也指蕴涵着神的形,体现了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仅绘画如此,中国音乐艺术其况亦然,明末琴家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就充分展示了神形关系的紧密联系。溪山琴况》《以形神一体作为其论述宗旨,琴况的二十四况中,前九况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所反映的精神,即是作者融会贯通儒道两家文化哲理后所体悟到的琴乐所需具备的内在意蕴,它特指神方面的内容;后十五况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是描写琴声应有的状况、意态,是属于形方面的要求。从琴论中神形安排次第可见,作者在形神关系上认为神是主,形是宾,因而把神摆在开篇首论,但形神又不相离,两者之间相须相依,故而论形时必有神做统帅;论神后必有形做支撑。《溪山琴况》体现了中国器乐文化全面的形神观,同时也是道家道教形神并重、性命双修基本路线、美学思想在中国器乐文化理论上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器乐文化中,形、神有它特指的内容,形在器乐演奏方面指物质性的形体,包括手指功能的锻炼,技法、技术的掌握,内在气息的运用等可操作性内容;神指精神方面的神韵,它是演奏者的内在精神气质与表现对象之精神风貌的高度融合,神韵凝聚在乐曲的意境之中。在中国器乐文化中,形与神并不是独立、分离的个体,而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对立统一整体,两者相须相依,共同为中国器乐文化的审美境界做出贡献。形神俱妙是中国器乐文化审美的高层次境界。
在中国器乐文化性命双修、形神俱妙的互动过程中,气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与转化作用。在器乐演奏的形与神即命与性的形成与生发过程中,气是沟通和联结形与神的桥梁与通道。形与神通过气的溶通与转化作用就可以使二者合二为一,互相彰显。因此,在器乐文化形神俱妙的实现过程中,气是一个基本功训练的基础性问题。演奏者一旦抓住了气这个中介,就有可能使形神毕出,但如果没有气的支撑作用,就很难抓住形、神两端,确立形、神二者的存在,更不用说形神俱妙、性命双修了。这样,就推演出了中国器乐演奏训练的基本路线:气mdash;mdash;形神俱妙(性命双修)。
由于气在形、神之间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化的中介,因而在气mdash;形的范畴中,气mdash;形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气力。器乐演奏中的气力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技巧的娴熟运用问题。器乐演奏中的任何一项技巧都不仅包括外在形体的规范动作,而且包括内在气息的熟练配合,这样才能化气为力气、力合一,气、形合一。在中国器乐演奏中享有呼吸的艺术美誉的笛子演奏就尤其重视气与力的整合运用。在笛子演奏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它采用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运气、炼气训练来达到化气为力的目的。如长音、短音、音程大跳、音程叠置、分解、三度摸进、五度摸进、音节级进及各种吐音等,都有相应地基本功配套练习。通过系统地炼气基本功分步骤训练后,以达到解决呼吸与唇、舌、指三者之间协调配合关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