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前有新天师教主寇谦之,驻足三十年,开创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新天师道传遍北方。随后,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在嵩岳居住五十年,广泛传播茅山宗法,使其影响遍及天下;皇帝皇后亲临嵩山,以询问道法而闻名于世。然而,与寇谦之不同的是,他死后,其所创立的茅山宗并未迅速消亡,而是有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将其传承至今,为人们所深思。
隋宫玄坛上的潘师正,是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以字称子真。他出生于公元584年,是一个官宦世家的成员。自幼体现出异象,如脚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等奇特特征。在信仰道教的母亲教育下,他从小就对《道德经》了如指掌。
在大业年间,当刘爱道北上向隋文帝杨广推荐时,他感受到了潘师正非凡的才能,并将他带到洛阳。此时,王远知被召见,并与潘师正相遇,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王远知不仅度化了潘师正,也授予他三清教法、真诀和其他秘密知识。当王远知预感到隋朝将要结束,他请辞返回茅山,而留下潘師正继续在北方发展茅山宗。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師正成为了一位高明的仙人,不仅精通内丹外丹,还能炼制九阳还丹。他以高洁的心态拒绝了唐高宗求助制作佛书的事宜,最终因为他的坚持和高尚情操赢得了高宗的敬重。在他的努力下,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修为,更使得茅山宗声威日增,对未来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最终关于他的结局,以及他如何影响着后来的世界,我们依旧不得而知,但他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精神追求与实践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