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琳,自号得一子,陕西省人。1914年3月15日出生,童年便接触书籍,在十二岁时辍学随父经商。然而,他内心淡泊,以道为志,从22岁起弃俗出家,成为龙门洞道院的弟子,并从高德师傅处学习道法,被赐予法名嗣琳。
1938年秋天,王嗣琳在西安八仙宫深造,与赵理忠、高功主教等学习,不仅参与磨米工作,还在闲暇时间研读经典,如《易经》和阴阳术数,为人们解答疑惑。他还精通“奇门遁甲”,以此帮助他人。
1942年,王嗣琳返回龙门洞继续修行,并向闫理孝、傅高善等大师学习全真高功秘法及斋醮仪式。此外,他也致力于中医研究,对儿科和针灸尤有建树,因此在当地享有盛誉。
1950年代后期,王嗣琳隐居楼观生活期间,他继续研究丹经、子书、《群仙要语》以及《龙门心法》,并对同道友传授《皇经》的法则和高功秘密。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其回乡与曹家湾村的阴阳先生曹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激励和交流知识,使他成为集多方面学识于一身的人物。
1978年宗教政策放宽后,王嗣琳重返龙门洞任职,并与同僚共同努力整修殿堂、重塑神像。他不仅严格执行香火事宜,也注重精神修养,为积累功德而不懈奋斗。在1981年,他被邀请到楼观台主持开光仪式,以及华山玉泉院;同年的秋季,又在玉泉院主持了陕西道教的忏悔活动,为当时缺乏教材的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此举极大促进了西北地区道教文化的恢复与发展。
1983至1985年的几次重要活动包括主持楼观台水陆超度斋醮胜会、华山法事道场,以及建议并支持龙门洞监院田嗡舜举办忏悔活动。这些建立都有助于缓解地方道观缺少经师的问题。在1985年的春季,他还担任药王洞道院修复工作领导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确保工程顺利完成。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再次隐退千阳县青崖洞潜心修行,一边施茶舍药,一边广结善缘,最终因劳累过度于农历九月十一日羽化登真,当时已是72岁高龄,将遗体葬于楼观知事坟墓之旁。
尽管身份或信仰背景不同,但无论求助之人如何寻求帮助,都能得到他的慷慨援手;对于追求知识的人,则以其所掌握的智慧尽情分享。不论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任何时候,或是在他生命中的每个阶段,无论是作为一个教师还是一个朋友或导师,都将自己的一切给予出去,以此来培养更多能够继承其足迹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