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常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美国虽然信教人口众多,却科学发达;而中国作为无神论的主导国家,又为何没有培养出顶尖科学家的名家?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并非简单因果关系。宗教与无神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不如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这两者重要。有人将科学视作无神论的伙伴,后者推动了前者的进步,但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有一位美国顶尖科学家的分享深化了笔者的理解。他指出,他所在领域约有半数同行信仰宗教,另一半则不信。这引起笔者的好奇:是否存在宗教信仰与科研之间的内心冲突?他坦言,有时会有这样的矛盾,即使如此,他们仍能平衡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工作日,他们致力于实证研究,而周末则寻求精神上的净化。
当科研结论与某些宗教学义相悖时,他们也会感到纠结。在此时,神学成为帮助他们处理这一难题的手段。它探讨了信仰、伦理和知识之间复杂的关系。当面对与科研相悖的教义时,可以选择修改或通过新颖诠释使其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上,当宗教和科学发生冲突是由于思想禁锢和反对异议而导致。此后西方建立了政教分离制度,使得各界学会协调二者。在这种背景下,欧美国家即便有大量信徒,也能维持高水平科技发展。
至于以无神论为主导意识形态是否必定促进科技繁荣,这是一个无法一概而论的问题。苏联曾经是个例子,那里的学术自由遭受极度压制,最终遗传学落后于美国许多年。这表明思想开放才是关键要素。
笔者既研究神学,也涉猎自然科学,不等同于持有特定的宗教观点。他坚持大学应设立专业研究神学,以保证全面了解人类文化史及思维方式,并批判它们到位地进行分析。而启蒙理性的批判性作用对于中世纪结束至现代转变至关重要,它打破了一种封闭式思考,为近代科技奠定基础。但启蒙理性是否过度简化道德价值,以及是否忽略了道德维度,是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我们需要反思,从哪些方面汲取从古代文明中获得的人类道德智慧,以增强社会共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