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幽栖,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其生卒年份不详,但据推测,他的活动时间大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性格沉静,有敏锐的见解。在业余时间,他喜欢研究方外之事。他在唐朝开元时期(713-741年)中考取进士,并于弱冠之年即被授予官职,最终调任为陵郡尉。然而,在未满秩序的情况下,他放弃了仕途,披挂而去,开始出游四川的青城和峨眉山,以及后来的鹤鸣山,以寻访汉天师治所。
随后,他又返回南岳进行居住,并在五老峰修行。《三洞群仙录》卷十一引《高道传》提到:“他对三洞经教了如指掌,因此成为了一位隐逸的客人,被风雨所吸引。”卫琪的《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六注释说:“当他住在南岳时,就不断地诵读《大洞经》,每日聚集左右的人们。”
不久之后,他就达到了离世的地步,但他的作品仍然流传至今。他曾撰写过三卷的《玄微论》,并且获得了唐玄宗皇帝的赞赏。此外,还有他的注释版本《灵宝度人经》,被收录于陈景元编纂的大作中。这本书收集了薛幽栖撰写的一篇序言,其中署名为“甲午岁庚午月”,这与天宝十三年的日期相符,即754年。
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核心是阐述“大梵之理”。他认为,“此经义旨冥奥,音韵隐秘,都只是申明大梵之理,不是为了欺骗常人的话。”同时,又说:“既然是元始所说的,那些太上所敷的话,都只不过是一些天上的秘密章节、灵魔之间隐藏的情感,用来表达的是那些至高无上的、大梵之至理,而这些绝不是世上寻常可以听闻的话。”
这里,“大梵”这个词汇,与佛教中的“长阿含经”中的解释相近,它代表着不可名、不可思议、先于天地存在的事物,是万物生成母源。而薛幽栖等人借用这个概念,将其用于描述元始天尊讲述的一切,这意味着这些都是关于最高智慧或最深层次理解世界本质的手段,而非平凡文字可比。
此外,薛幽栖强调诵读这部圣典,对于契合宇宙法则非常重要。他说:“如果没有寂静的心态,就无法理解它;如果没有广泛诵读,它也无法弘扬。”因此,这部圣典成为了所有修行者学习和奉献给神圣力量的地方,从消灾免祸到安葬祖先自得道果,这一切都能通过这部书实现。
最后,由於對這經文精心誦讀十遍,可以立即獲得福德報應,並避免災禍。此外,如果同一群修行者共同誦讀十遍,這樣臨終時可以共同渡過死後魂魄,使存活者獲得救赎與解脱,同时使亡者的靈魂也能得到安息與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