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微论唐代著名道士薛幽栖的历史道教名人之作反复探讨宇宙奥秘

薛幽栖,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其生卒年份不详,但据推测,他的活动时间大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性格沉静,有敏锐的见解。在业余时间,他喜欢研究方外之事。他在唐朝开元时期(713-741年)中考取进士,并于弱冠之年即被授予官职,最终调任为官陵郡尉,虽然他的官职还未满足,但他却对林泉产生了兴趣,从而放弃了仕途,开始出游四川的青城、峨眉,以及鹤鸣山,以寻访汉天师治所。

随后,在天宝初年的几次南岳之旅中,他最终决定定居于五老峰下,将自己的名字隐匿起来继续修行。《三洞群仙录》卷十一引述了一段关于他的话:“他对三洞经教了如指掌,因此成为一个逸客,与自然界保持着一种和谐。”卫琪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六注释中提到,当时薛幽栖住在南岳期间,“他曾多次诵读《大洞经》,每日都会聚集附近的人们。”

不久之后,他就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不久便去世。薛幽栖有两部著作,一部是已佚失的《玄微论》,另一部是对《灵宝度人经》的注释,这本书后来被收录进陈景元编纂的《灵宝度人经四注》中,其中包含了薛幽栖撰写的一篇序言,该序言署名“甲午岁庚午月,衡岳道士薛幽栖序”,根据考证,这个甲午岁当属天宝十三年的754年。

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核心思想是阐明“大梵”的理念。他说:“此经中的义旨深奥且音韵古怪,都为了阐明‘大梵’这一理念,它不是那些平常意义上的语言。”他还指出:“既然这是元始所说的,也是太上所敷,那么这些都是各位神秘章法和灵魔隐韵,所以它当然涉及到‘大梵’这一至高无上的理,而这又岂能用凡人的文字来比喻呢?”

对于“大梵”这一概念,按照佛教典籍如《长阿含经》的解释,与老子的“道”相似,是无法名状、无法触摸、先于天地出现,是万物之母。而薛幽栖等人借助这个词汇来形容元始天尊讲述的大道,即使如此,他们仍然认为这种描述并非寻常的话语,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

同时 薛幽 栗 强调 对 《 度 人 经 》 的 诵 读 非 常 重 要 , 他 说 “ 若 不 寂 然 则 莫 能 契 道 ” “ 若 不 繁 诵 则 无 以 宏 经”。 在 记 转诵 此 经 之 后 , 他 还 提 到 了 福 德 报 应 立 即 应 用 和 禳 灾 救 世 的 功 效。这 一 点 显然 是 薛 幽 样 深 信 不疑 的 真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