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处世之道修行入魔了还有救吗_天然道观

读《老子》,从中我体会到的是其柔善不争、见素抱朴的为人处世之道。故而保持心出于世,身入于世也不被染浊,于今之繁杂社会中,便能以无侍有,以下为上。生于凡尘也可保持心不为尘垢所染,这便是老子所言的持心之道,使心出离于世便可不与其苟同。人人只道出世之人是最自私的,一心修己,但其实他们是最无私的,因为他们有一颗无私的心。

若处于世间能怀揣这样一种无私的心便是以老子所提倡的至下之道为至上之功,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如何以无私之私成就至下而上的为世之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退让。要做到少私寡欲、为而不争,可归结为一个“让”字。今之社会,纷杂难辨,唯利是图者众多,而此利皆源于一己之私,为谋私利则无所不為。这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一些料所难及的邪事发生。此处所言私利往往是肉眼可见的物质利益,有时也是眼前的利益。而老子所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所以能长生。”此处的“非”的指向并非一己虚伪或欺骗他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即使在困境和逆境中,也能够保持内在的人格完整性,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其次是包容。在这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像水一样,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障碍,都能够顺势而行,不断地滋养着周围的一切。这就是老子的教导:“江海所以能兼百谷王,以其善下矣。”

再者是不执著。不执著意味着我们不能过分依赖自己的感官和理智来判断事情,我们需要超越这些有限的手段,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个世界,并从中找到我们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放弃那些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要学习接受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最后,是破除执念。一旦你明白了自己拥有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你就不会再过分执着它们。你将学会放手,让一切回到自然状态,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你的目标,因为你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深刻的地位认识。

总结起来,无论是在退让、包容还是柔弱方面,我们都应该努力成为那种既能够帮助他人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存在。但这种帮助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仅仅因为这是正确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每个人都会感到幸福满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对的事,而且这对于其他人也是有益的。

因此,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请记住,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财富,而应该考虑你的行为对别人以及整体社会可能产生积极影响。当你把这些因素放在第一位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得到了更多,即使它看似是一个牺牲或者一个小小损失。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问题在於当一个人开始寻找这一切,他意识到了自己内在的一部分,他们开始寻找那份平静,它源自内心深处,并且它比任何外部奖赏或认可都要强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