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戒学王常月祖师如同大地之母孕育着全真初真戒的成长与发展在道教文化的天然道观中她们是那坚实而又温暖

道教文化中的全真初真戒学思想,源远流长,从魏晋时期的道教创建戒律学思想起,就有了三皈、五戒、九戒等不同的戒律体系。隋唐时期出现了初真戒的概念,而《三洞修道仪》中已经提及了完整的初真八十一戒,并称其为“太上初真”。这些思想在北宋代被吸收和发展,在南宋时期尤其盛行。在这个过程中,北方的楼观道与南宋全真教相结合,形成了全真初十真的系统。

净明道作为一支重要的宗派,也早已产生了类似的初十假设,但它后来融入到了全真派中,这些思想自然也被全 真道教所继承和发扬。最终,全 真派流传下来的初十假设,是清代全真龙门派第七代祖师王常月祖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并加以完善的。

王常月祖师不仅是对全 真初始本土化的一大贡献,还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即使是在当时社会仕庶儒流动的人们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通过比喻,将自己对生活中的天人合一追求转换为对修行者的劝诫:“非金骨玉名者不得轻遇,亦不得轻受也。”这就意味着,只有真正拥有纯洁的心灵和高尚品格的人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境界。

他还强调,“益善止恶”、“皈真是舍妄之谓”,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这也是他的整个修炼哲学所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份天人合一的情感体验。

王常月祖师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天人合一给出了这样的指导:首先,要制约心性,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清醒;其次,要遵循宇宙法则,用智慧去引导行动;最后,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得行为符合宇宙秩序。在他的眼里,每个人都应该像守护着一个小宇宙一样,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再扩展到外部世界去影响周围的人。这就是他提倡的“正己治物”的原则,即通过自身的改进来推动社会变革。

总而言之,王常月祖师用他的比喻式表述,将原本抽象而复杂的问题,如如何在世俗生活中实现天人合一,他用简单直接的话语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一高深且深刻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