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宇宙观:探索宗教相通的哲学基础
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等极端行为与宗教之间的分歧或冲突紧密相关。为了减少这些分歧和悲剧,促进各大宗教间对话变得至关重要。然而,这些对话往往缺乏深层次的哲学支持。许多宗教人士和学者尚未致力于探索不同宗教在基本哲学问题上共享的见解,从而找到深入对话的根基。本文旨在通过思考和发掘各大宗教在世界观方面的一致性,为此类初步努力提供一个框架。
众所周知,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一点不仅是现代科学家们认识到的,也是古代文明及传统宗教共同理解的事实。这一认识得到了现代物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佛教等多种形式表达。在《淮南子》中,“宇宙”这个概念被用来描述时空结合,而《庄子》中的“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乎本剽者,宙也”,进一步强调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此外,墨家提出了空间不能脱离时间之说:“宇或徙,说在长宇久。”这说明了事物在地域上的延伸与时间上的延续紧密相连。
汉代儒家扬雄则将时间与开天辟地联系起来:“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这一说法体现了一种有限无边模型,即爱因斯坦提出的静态有限无边模型,与奥古斯丁关于创世前的时间毫无意义论述相呼应。在佛教中,“成、住、坏、空”这一系列概念表明了世界即变迁过程,同时提出“劫外”的思想,即超越经验者的存在可以避免这一循环过程,这与神圣传统中的永恒存在相呼应。
印度教视世界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梵天代表创造毁灭湿婆代表护持毁灭,而湿婆的大神除了毁灭,还具有创造力。这一观点强化了印度教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生灭不息的循环中。而西方语言,如英语中的world和universe,其含义分别指生命过程和所有存在的事物系统,都暗示着它们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人类理解方式。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每个主要信仰体系都承认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充满动态发展的一个整体。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时,我们必须超越自己信仰体系内的问题视角,以更广泛更深远的心智去理解他人的信念,并寻求跨文化交流合作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