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们所说的,主要是一个名词,不同的社会、时代,不同的宗教,社会制度不同的政权,都有各自不同的“”观。中国历史上的与当代有共性,在于两者都受到政府及合法宗教的排斥,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
要注意的是,与宗教有不解之缘。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宗教或宗教异端,也会被统治者视为,比如在今天被视为正统、合法的佛、道,两者之间连绵不断的争斗固不待言,即使就各有偏好的统治者而言,也往往视此方或彼方为“妖妄”。在道教、佛教的演变过程中,它们与统治者和社会主流的关系,确实多有不和谐之处,尤其是在它们的早期。而且,由它们内部而出的一些异端教派,以及打着它们旗号的某些民间秘密教派,其言其行,确实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已经相差无几。
从中国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元末白莲教正式形成以前出现了种种“”、“妖贼”、“吃菜事魔”等类,这些都是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人物,以及一些打着宗教旗号的人民团体。白莲 教形成后,更是比较正规意义上的开始出现,无论他们是崇道还是奉佛,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都与现实世界秩序大相径庭。如果看到他们的情景,就不妨直呼为“”。
明清十分活跃,有三个比较显著特点,其一,是个人的信仰活动日益丰富;其二,以弥勒佛(白莲 教系统)和无生老母(明末以后的众多)为核心;其三,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一次大规模挖掘。
朱元璋起初由一介平民参加“”的发动,对白莲 教、弥勒 教和明 教等秘密宗教学派颇为信奉,但很快改变了态度。他深知这些组织对现行秩序构成威胁,如蚁穴溃堤一般,因此建立明朝后,即以峻法严刑治理。但这并没有阻止这些组织继续存在,它们贯穿整个明代,并成为时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至于非传统因素可能更多一点。在茅子元创立白 莺 议前夕,他宣布愿意让全人类普遍觉悟到妙道,每每以四字定名之宗。这份坚持使得即便面临政府严厉压制,“正 宗”的血脉也能代代流传下来。
然而,从绝大多数学派活动中,可以看出弥陀净土信仰渐渐褪去,而几乎所有人都信仰起弥勒救世观念,从各种案例可以看出,他们几乎全部打着“弥勒 佛”的旗号,“用妖言惑众”。这是因为尽管白 莺 议作为反抗封建政权的手段之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它表现出的形态要复杂得多。众多支系从来没有真正联合过,它们从活动内容、方式到对政权者的态度往往各执一词。
王森曾经拥有大量追随者,他声称自己得到了一本神秘书籍,并宣称自己能预测未来,这激发了许多人对他的兴趣。当他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时,他迅速获得了很多支持。但很快地,当他开始要求金钱回报时,大部分支持他的农民感到愤怒并离开了他。这场事件显示出来的是一个关于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力量来实现目标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发生,其中包括一些偶尔发生的事情,如撒豆成兵或剪纸人纸马战斗,这表明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一群人仍然能够找到方法来保持希望并抵抗压迫。
但另一方面,一些成员利用这种信仰来获取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更广泛的事业。这导致了一系列内战,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如何运用这一力量产生分歧。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关于个人的野心以及是否应该牺牲个人利益以服务于更高目的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成员变得更加极端,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暴力手段才能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而另一些则选择寻求政治途径去影响变化。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只要存在一种强烈需求——比如逃避困境或者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就会有人尝试创造一种新的形式去满足这一需求。虽然这种新形式可能会带来混乱,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逃避现状、新生活模式探索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会加入这样的群体,同时又不断地离去,因为它既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独立的心灵,又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情感慰藉。一旦这种需求减少,那么参与其中的人员数量自然也将减少。当需要重新激发起来时,这一切都会重复一次。而这,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探索自我,同时再次发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