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道家圣典历代智者光辉录之十七

馮良,南陽冠軍軍人,以志節抗操著稱。自恥無志後,毀車轄而去,後為吳縣令。學詩、傳、禮、易,並道術占候。十五年乃還,被州郡禮辟不就,遂被詔徵賢良高第,不降就於官。

郎宗北海安丘人,以博士徵宗恥以占事,就夜解印綬負笈遁去。在華山下服胡麻丸得道。今在茅山鹿迹洞中。

淳于斟會稽上虞人,以明術數得道今在洞中定錄府為典柄執法郎。

桃俊錢塘人,以明經術災異晚為交趾太守。漢末棄世入增城山中學道遇東郭幼平得道今在洞中兼北河司命主水官之考罰。

劉翊潁川人,以仁心感天陰德神鬼太上將嘉子之用情矣,使我携汝以長生之道。今度名東華來在洞中為定錄右理中監。

呂子華山陽人以幽隱方臺為樂,不願造仙位也。

蔡天生上谷人小為嘯父賣雜香於野外,以自業贍。行醫術有功德救疾病如己之病行遇仙人周正時授以隱存之道今居茅山方臺大茅山西南有四年山俗謂方山者也其下有洞宣名曰方臺常服日月晨氣顏色如玉似年三十許人。

張激子河南張奉者字公先少時名激子耳。此亦少發名字太傅袁隗歎其高操妻以女奉不顧貲無異路人婦改服然後成室家也後棄世入剡山遇師左君守玄中之一法修此得道今在東華宮行為太極所署或領九宮尚書與北河侯對職治水考北河司命或禁保侯亦併共業故也北河司命亦治在洞天之中與張激子對局魏書:張範字公儀河內修武人祖歆為漢司徒父延太尉袁隗欲以女妻範範辭不受性恬靜樂道微命不就後參丞相魏武庫事甚是敬重好賑救窮乏家無餘財建安十七卒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拜議郎諫議大夫趙郡太守隨魏武西征至長安病亡此說名字番覆大異承與奉乃相類而非袁壻若是範又其字不同詳按事迹恐多是兄也魏書.王修傳又云:修往來南陽多止張奉舍奉舉家病營救之按張範兄弟乃甞避地往揚州投袁術又非劉表應非在南陽二三疑也趙廣信剡小白山受李法成服氣法及師左君守玄中的一法內見五臟徹視法如此七八十年周旋郡國或賣藥出入人間多來都下巿丹砂作九華丹丹成一服太一遣迎停三日同志別去乘雲駕龍白日登天今在東華海中张祖常彭城從北來得入茅山方臺伏形墮車而死故隱身幽館而修守一之業師事鮑察者鮑察受王君口訣鮑宣司隸校尉王莽所害宣子永永子昱昱孫某虞翁生狼五 山即晉穆帝永和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乘雲昇天今仍居此處朱孺子的赤水 山云鄞縣南千里從稀溪口入三百里炎火焰燒化石土金泥皆可燒化尹虔子的华阴 山 中學 道者尹虔 子、张石 生、李 方 白,并晋武帝时 人,受管城 子蒸 丹餌朮 法,与张重华并为“东华诸仙”。后来,他们各领门派,为朝廷服务,或隐居深林,或游历江湖,其传说故事流传千古。而他们的遗迹,如赵广信的赤水 山、高士的华阴 山等,都成为后人的寻访与探索的对象。这些故事,无论真实还是虚构,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一种向往,以及对自然界奥秘的一种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