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阳,道家学说创始人,东汉时期的道教先贤,以河南省新密市为家乡。出身于高门望族,他接受了儒家经典的学习,并深入研究黄老宗教和神仙丹术。据说,他在云游期间遇到了一个高深的真人,获得了炼制神丹的秘诀,并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最终达到了当时炼丹水平的最高峰。
魏伯阳隐居山林,致力于内外两方面的养生实践。他相信“阴阳互会”是人的生命之源,因此他首先通过筑基阶段对身体进行修复和补益,使得精气充盈、精神旺盛。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小周天阶段,将意志引导气运行体内,让气由会阴穴沿督脉上行至泥丸,再下行至丹田,这样可以达到“真人至妙”。
随后,在大周天阶段,他将元气弥漫于中丹田之间,使其不动静化,最终达到炼性。这一步骤可以使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最后,在炼神还虚这一最高境界中,他要求耳目口三室闭塞,不发通,即可实现长生久视。
除了内丹之外,魏伯阳还专研外丹,也称金丹。他使用八种基本原料,如礬石、戎塩等,以及炉鼎等工具,将这些原料经过特殊处理,便能产生金液,还能回归本源,从而实现长生不老。
魏伯阳在其著作《周易参同契》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养生法则,该书融合了古代《龙虎经》、《三十六水法》、《太清金液神丹经》等多部文献,是他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和冶炼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此书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对后世影响极大,但同时也因为涉及到天机不可泄露的问题,所以他的作品以谜语般的文字表达来掩盖其中含有的实用信息。
《周易参同契》的注释者有徐从事和淳于叔通,他们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物,但他们都没有公开自己的名字,因为他们不愿意因注释这部重要著作而显露出自己。在他们的手笔下,《周易参同契》的智慧得以流传至今,为后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