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道德经启示之三

读老子道德经启示之三

唐耀坤

读老子的《道德经》,其中,“道”在只有五千余字的里就出现过七十多次,在《道德经》三十二个篇章里都有表述。可见“道”是《道德经》最精髓的部分,是老子最要向世人揭示“道”的内涵和外延的道理。

“道”究竟是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即是头一个道是“道”,可道的第二个道作为说来解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通常所说的道。老子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读者,道不是我们常见常说的道,里面内含非常繁杂的道道。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

即是: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即是:最高的道德形态,是彻底顺从道。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着,这个精神是至真至切的,充满了信实。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德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二十四章)

即是:翘着脚就站立不住,蹦着高就走不成路。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

从道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累赘的事,只会让人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容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即是: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大,便无限飞逝,飞逝而致远,至远而回返。

所以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宇宙中四个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

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

即是: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万物都是籍着他生的,他不自夸自诩。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 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三十七章)

即是:道,通常看起来无所作为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万物自己变化。变化中有私欲发作,我便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来镇住。在这个无以名状的本原里,将断绝。断绝,人心平静了,天下自然便安稳了。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即是:天下有道的时候,最好的战马却用来种地。天下无道的时候,怀驹的母马也要上战场。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的。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五十三章)

即是:这使我对大道确信不疑,行于其中,唯恐偏失。

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却偏行险路。朝廷已很污秽,田园已很荒芜,粮仓已很空虚,却穿著华美的服饰,佩戴锋利的刀剑,吃腻佳肴美味,囤积金银财宝,这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个背离大道的时代啊!

从以上《道德经》里,老子对“道”的一些解释,内容非常广泛和道理非常深邃。我从老子所阐述的“道”中,有着自己对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道”是物,是作为宇宙本原的一种原始的客观存在。

二、“道”是规律,是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及演变的普遍规律。

三、“道”既是物,又是规律,具有双重性。

四、“道”在时间与空间上是无限的,所以既是宇宙本体,又是自然规律。

五、“道”是“一”,或“太一”;同时“道”是包罗万象,是万物的共象或世界的本质。

六、“道”无规定性,或无限制性,具有超越一切,又涵盖一切的特点,所以,是人无法用语言描述,无法用概念表示的特殊存在。

七、“道”是“物质实体及其规律”老子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然而老子将“道” 先于万物的抽象观念,是精神性的东西,挟杂着唯心主义成分。

八、“道”在老子的注释里既是物质性的东西,又是精神性的东西;“道”具有五种含义:(1)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2)自然界的运动;(3)最原始的材料;(4)“道”是肉眼看不见,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5)“道”又是事物规律的定义。

在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本身可理解为阴阳对立,造就

万物的“发生构成”,“道”是无所不包的。只有让人们明了“道”的真谛,人心平静了,天下自然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