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广成先生杜光庭 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广成先生杜光庭 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字圣宾(又作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少习儒学,博通经、子。唐咸通(860一874年)年间应九经(儒家的九种经典)试,不中,感慨古今浮沉,于是入天台山学道。后郑畋曾荐其文于朝,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中和元年(881年),杜光庭随僖宗入蜀,见唐祚衰微,便留蜀不返。

王建建立前蜀,任杜光庭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王建曾高度评价杜光庭,曰:“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王衍继位后,亲在苑中受道箓,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杜光庭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相传85岁时逝世。

   杜光庭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他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认为老子的思想主旨,“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狡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和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他尤其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经》,发挥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内则修身”,“外以理国”,囊括无遗。又主张“仙道非一”,不拘一途,这一思想非常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

杜光庭学识渊博,攻读有方。尝谓蜀相徐光溥曰:“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以五日为一周期,每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以第五日为游憩时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张有弛,劳逸适度,遂得精进。

   杜光庭对道教的教理教义、神话传说、斋醮科仪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对道教的建设有过多方面的贡献。杜光庭传世的著作还有《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等二十余种。他的大批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准备了一定条件,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