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家思想概论
2、道家思想与养生
一、道家思想概论
道家思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集古代圣贤之大成,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道家理论。 因此,一般认为老子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尔,字伯阳,又名老聃。 楚国库县(今河南鹿邑或安徽涡阳)人。 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担任周朝的“藏室史”。 他一生只留下一本书,就是《道德经》,又称《老子》。 本书共有八十一章。 虽然只有五千多字,但却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是世界哲学史上的瑰宝。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道教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所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的根在道教”。
继老子之后,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字周,宋代蒙古族(今河南商丘县或安徽蒙城人)。 曾在启源为官。 庄子还向后人流传了一本书,叫《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章。 其中“内章”七篇,“外章”十五篇,“杂章”十一篇。
由于庄子对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作出了许多贡献,他也成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后人常称他们为“老庄”。 正如孔孟之道代表儒家思想一样,老庄之道也代表道家思想。
道教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懂得守本,清虚以守己,谦卑以守己,此乃南国之术。”国王。” 意思是:道家懂得秉持道理,秉持道理。 关键是要把握根本,静心无为,保持谦卑软弱的态度; 这是君主治国之道。
这里讲的就是坚持重点、抓根本。 道家思想的基础是什么? 就一个字: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是世界的最高真理,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 人只有处处遵循道,才能获得身心最大的自由,达到天道的目的。 人的统一状态。 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字出现了74次。 在《庄子》一书中,“道”字出现了375次。
围绕“道”的核心,道家的主要思想大致包括以下三点:
1、道生万物
老子曰:“有物,先混而生,先于天地,孤而孤,独立而不变,而行而不毁,可以为天地之母。”不知其名,故曰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种混杂之物,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寂静而空虚,独立存在,不改变,周而复始,不息不息,可以视为世界。”万物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称之为“道”。
如果你仔细欣赏老子的这句话,它有几个重要的含义:
首先,这个“物”的诞生早于天地,“先生于天地”,“可为天地之母”,因此可以视为宇宙的起源。
其次,这个本来的东西是物质的,但并不清楚它是单一物质还是复合物质,甚至是实际物质还是抽象物质,所以被称为“混合体”。 “混合”这个词用得很好。 意为“混沌”,一无分别; 因为若有分别,就不是道,所以说是一非二。
其三,这种物质形态类似于气态的特性,“寂静无声”,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形状,说明它具有寂静、无形的特性。 它不仅“独立不变”,而且“周而复始,无险无阻”,说明它是独立的,不随世界万物的变化而改变。 它还具有运动的性质,万物都是由运动产生的。 这些都是“道”的基本特征。
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可以理解为道生一,一为太极; 一生二,二为阴阳; 二生三,三为阴阳之合。 三生三。 万事万物,万事万物。 老子在这里明确指出了“道”创造万物的过程。 由此可见,老子的宇宙论不是宗教教义所说的创造世界的神、神,也不是西方科学家所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静止的、没有生命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宇宙的构成学说。“道家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道生成万物的方式上。 这是一个永无休止、持续不断的创作过程。 值得效仿。
2、道法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这意味着人遵循地的规律,地遵循天的规律,天遵循道的规律,道遵循“自然”的规律。
人类距离地球最近,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那么人类就应该根据“地球”的特性来做事。 例如: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在平坦的地势上建造房屋。 你不能在平坦的土地上建造房屋。 水稻种植在旱地上,房屋建在地势陡峭、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 因此,人们被呼召遵守法律。
“天”有四时的变化,昼夜的交替,“地”就会有所反应。 例如: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开花,冬天枯萎。 大地的变化取决于天空的变化。 因此,大地跟随天空。
但由于“道”揭示了天地变化的一般规律,天的四时、昼夜的更替都是道的一部分,所以“天从道”。
但道的运动和变化不受任何外力的控制。 它是阴与阳的交汇点。 “万物承阴抱阳,充气而和”。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是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道教。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和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 它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不能太刻意、太执着。 老子说要“去极、去奢、去平”。 抛弃那些过渡性的、夸张的、极端的行为。 比如,过去几年,我们为了发展经济,过度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了现在的雾霾; 有些贪官想尽办法赚钱,最后却身败名裂。 这些都是不遵循道路的后果。
3、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认为,人与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在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而且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态基础上生命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和谐统一。和美学。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主要思想: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2、道家思想与养生
道教从研究自然的运行规律出发,从而提出了人类应该遵循的几条原则。 两千多年前的道家圣贤给了人类哪些养生之道? 这些建议对我们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什么现实意义? 1、高贵与柔软没有争议
老子说:“至善者如水,水善万物而不争,为人所憎恶,故近道”。 因为水的特性是行善、利万物,但它是软的、非竞争的,所以老子认为水的特性接近于道。 人要想一路走下去,就要学会水性、温柔、不争气。 但软弱可不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受人欺负的好老人。 而是内蕴着天体运动的刚强有力,外在的柔和圆润。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果失去了刚强而注重柔弱,就没有生生不息的生命,也没有创造的源泉。 这不是老子的本义。 所以老子说:“反者为道之动,弱者为道之用”。 一切事物的对立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天下之最柔,天下之最刚”。
据说,老子的老师商融生病去世前,曾问老子:“人是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 老子回答说:“舌头是先来的,因为人一出生就有舌头,后来牙齿长出来了。” 这时,商容开口问道:“你说我的牙齿还在吗?” 我说:“都掉下来了。” 然后他问:“我的舌头在哪里?” 我说:“他们还在那里。” 商容道:“你知道为什么牙齿生得晚,掉得早吗?因为它们太坚固了。而舌头为什么能长存呢?因为它很软。不仅牙齿如此,万物皆如此。世界!”
2.“无为之政”
道教崇尚自然,崇尚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反对争斗; 它不容忍任何事情,不自然地做任何事,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圣人无为,无为而教”。 就是说,圣人以无为的角度来看待世事,以无为的方式去教导。 需要注意的是,道家讲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或不做事,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做事。 在做事的目的上,要淡泊个人的名利,只追求开悟的大目标; 在做事方法上,只做正事,不做乱事; 从做事的水平上来说,我们应该按照最低限度的原则去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去做。 老子说,人生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节俭。 如果一顿饭一道菜就够了,就不要做两道菜; 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来御寒,就不要买第二件。 俭朴生活的首要目的是顺应天道,不过度消耗资源。 现在政府提出要开发与保护并重。 这就是想法。 其次,正如庄子所说:“欲深者,秘密浅”。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如果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就会违背“道”,对道的认识也会是肤浅的。
西汉士人严格遵守规矩,隐居不为官。 他们在成都靠占卜为生。 我每天只给少数人算命。 当我赚够了自己的生活费后,我就不再给别人算命了。 潜心研究、教授《老子》。 《老子志规》的作者代代相传,使道教更加系统化、组织化。 蜀国有一个财主,名叫罗冲。 他给君平带来了车马、衣服、食物。 君平说:“我已经绰绰有余了,而我的儿子还不够,我怎样才能用我不足的财富给我更多的东西呢?” ”冲曰:“吾有一万金,而吾子无石可携。乃云曰,再多岂不荒唐? 君平道:“没有。我以前住在子家,人很忙,但工作却没有停止。我日夜努力,但还不够。现在我以占卜为职业。”一百,灰尘太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是因为我有余而不够吗?”冲感到很惭愧。 君平叹息道:“凡是利我的物品,就损害我的精神。
道家认为,只有顺应天道,无为而治,才能无为而为。 “只要我们不战斗,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与之战斗。”
3.“保持安静”
老子提出了“达虚之极,守静诚”的修道之道。 “达到空性的极点”,就是彻底去除人对世界的主观意识,达到空性、空性的终极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世界,了解人生大道。 “守静定”,就是保持求道的初心,保持坚定的心,不被外界负面因素干扰,最终才能真正求“道”。 这就是道教提出的修行之道。 诸葛亮在《子诫》中指出:“夫君子,当静以修身,俭以修德。没有淡泊,就没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宁静,就没有宁静。”没有办法走多远。” 也是道家的修身之道。
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如此之快,很多人的心情都焦躁不安,很难静下心来反思生活,甚至不知道去哪里才能安心。 按照老子提出的“减虚静静”的方法修身,可以使我们的身、心、社会、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最终使我们证道、遵道、成道。诗意地生活在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