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政令、财政、人心的交织。
题文诗:
在至善之世,山中无欺瞒,市井无诡计,朝廷不偏私。
这个国度,如何达到如此纯朴的人情?庚桑子答曰:
政令繁苛,则人民狡猾,政令简约一致,人民方得纯朴,
人民的习俗随国家政策,犹如蠖屈随叶而食,
国家政治如何,人民的身体就如何,饮食如何。
如何才能让国家富饶呢?庚桑子答曰:征收税赋要适时,政府要廉洁,人民才能富足;
税赋过重,政府奢侈,人民就会贫困。像用精金铸成竿,用鸷隼的羽毛为箭翎,用它来矫正箭杆,
与木槁一样,不论是选才还是战争,决战与刺杀,装备都不会失宜,
都能消灭邪恶,制止凶恶,渭水也会恢复安宁,圣人运用之,
会令弩矢威震三百步之外,蜚景之剑可夺白日之光,气盛之紫蜺可以切割坚硬的东西,
无论用于何事,都能够战胜凶恶,清除恶毒,渭水将再次宁静,圣人使用它,邪恶必会消失。
道家思想的核心:善因时势,勿扰万物自然。
运掌之上,千里内皆平静,不生纷扰。素材有其固有之分,然而运用需随时势而变化。古代明君明皇治理天下,实现了和平繁荣,万物生机勃勃,众生和谐共存,皆因能善因时而已。而近年来,奸邪横行,正直者稀少,轻浮贪婪者多,忽略沉静之人。
奸邪之人擅长伪装成忠良之辈,使得世人彼此猜忌,充满怀疑和伤害之情。令人痛心!制定法律法规应该更注重易行避难,修复问题要比斩草除根更为重要。消除强权横行,政府官员安分守己,刑罚严明必行,官员不敢谋取私利。
政府不图私利,而百姓却富足。史刑书中有言:灾害应当从根本解决,不可轻易宽赦,否则邪恶之人会得逞,而正直者心生疑忌,善恶辨析混淆,害人至深,官吏追捕,诬陷良善,扩大条例以逮捕无辜,希望改变时序,结果被宽大赦免。面对灾祸,受害者毫无欣慰,只能自行忍受。由此可见,平民百姓日渐产生狡诈之计,而官员势力强大,没有人可寻求救济。
道家思想的核心:奖罚分明,顺应道义,维护清风正气。
能够制止不义行为。这是因为过多的赦免,导致了人们不尊重道德和正义,因为没有罚则,所以人们勉为其难行善。如今,没有道德和正义的人也被宽赦,而那些秉持道义和行善的人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奖赏。这样一来,人们要追求善行变得困难。贤明的统治者和有见识的士人应该明白,人民的怨恨不是因为拒绝帮助他人,而是因为不尊重神明。那些狡猾巧舌如簧的人,将会招致更多的神怒,淫祀盛行。应该铲除暴行,奖励善良和公正,才能使社会风清气正。
14 在至善之世,山中没有虚伪,市井没有邪恶之利,朝廷没有私禄。国家之产业,你问如何才能让人俗民守朴?亢仓子答曰:政令繁琐则人民狡诈,政令简约统一则人民守朴。人民的习俗如同国家政策,就如同蠖屈依附于叶子。饮食如何,人的身体也会如何。那么,如何才能使人民富足呢?亢仓子答曰:要按时征收税赋,政府廉洁自律,这样人民才能富裕;如果税赋过重,政府奢侈纵容,人民就会贫困。
如同巧匠制箭的竿杆,用上精金制作,羽毛则选自鸷隼,用来校准箭杆,就如同与木槁没有差别。在抵御入侵和决胜之际,添加骇人之弩,射程超过三百步,没有敌人能够站稳;蜚景之剑威力强大,可以夺走白日之光,气势如紫蜺,用来砍伐坚硬之物,与切割刀无异,不论何用,都能制止邪恶。
道家思想的核心:奖惩分明,随顺自然之道。
紫蜺之力,以之斩除邪恶,与切割刀毫无差异。而邪恶肆虐,社会不安定,若将其引入道家思想的核心,那么千里之内不再留下一丝纷扰。素材本有其用途,而如何运用需依时势而变。
回顾古代,明皇圣帝统治下,国泰民安,万物繁茂,众生和谐共处,善因时势而不扰。然而近年来,奸邪横行,正直者寥寥,轻浮趋利者众多,沉静的人愈加稀少。奸邪之辈言辞巧妙,胜过忠诚之言,导致人们互相怀疑和陷害,真是可悲之事!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制度的建设,容易避免罪行难以犯,解决问题比简单规章更为重要。铲除傲横之风,官员安分守己,刑罚必行,官员不敢追求私利。政府官员不谋取私利,百姓则能富足。史刑之书曰:灾祸罕见,宽赦不可滥行。赦罪过多,恶人得逞,善良之人疑忌,贤良之道被堵塞。如果遇到大恶贼害,官吏却捕获无辜,加大刑罚,误导了时间的先后次序,最终被宽大赦免。遇到恶贼害人,被抓获后不得喘息,只能自行忍受。由此可见,人们逐渐产生险恶计谋,政府官员势力强大,无法制止纷扰。这一切皆因宽赦过多所致。人们之所以恶行不道,是因为有罚则,而勉力行善是因为有奖励。如今,无道不义者也被宽赦,而有道行义者反而遭受妨碍而不受奖赏,想要人们走向善行,不亦艰难乎?
道家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之道。
真正治世之时,山川无虚伪,市井无唯利是图之徒,朝廷无奸佞白吃俸禄者。国家兴盛,你问何因让人民心境如此纯朴?亢仓子答曰:政令繁杂,人便变得奸诈;政令清约,人民则守朴。人的性格随国家政策而改变,就如同食叶的虫子,吃绿叶就变绿,吃黄叶就变黄。那么,如何才能让人民富足呢?亢仓子答曰:适时征收赋税,政府清廉延约,人民才会富足;若税赋过重,政府奢侈纵容,人民就会贫困。
以竹竿装上精钢箭头,用鸷隼之羽制箭,以之掊箠,与平庸之扫帚毫无差别。在对抗恶行邪恶,讨伐敌寇之时,将其装入威力强大的弓弩中,射程超过三百步,无敌人可以抵挡。正如干将莫邪之剑能夺走白日之光,气贯长虹,若用它切菜,和一般菜刀也无异。然而,当邪恶蔓延之时,社会不安定,天人合一,随顺自然之道才能化解千里之内的混乱。
道家思想的核心:奖善罚恶,顺应自然之道,维护社会和谐。
当邪恶横行时,圣人挥动神剑,放射神光,千里之内妖魔不敢再妄动。虽然材物各异,但关键在于适时适地适人,顺应道家思想的核心,因势利导,制宜而行。
在古代,三皇五帝实现了天下太平,万物自然繁盛,众生各顺其性,不扰民。然而,近年来,奸诈狡猾之人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正直者愈加稀少,趋炎附势、唯利是图之人众多,善良中正的人渐渐退出舞台。歪理邪说盖过至理名言,导致人们相互怀疑、算计、争斗,悲哉!
因此,制定刑法必须注重罪行一般人难以触犯而易于回避,解决社会弊端需注意避免扰民,法令必须统一,铲除豪强恶霸,官府与百姓安居乐业,执法必须坚决,官吏不敢谋求私利。官吏不谋求私利,百姓便会富足。古代刑法书云:专心救灾即为特赦百姓,特赦罪犯不可滥行。过多的特赦将使恶人得逞,百姓疑忌,贤良之士不再前来支援。那些犯下重罪、扰乱天地之人,官吏应该严加制裁,严刑逼供,不放过罪恶分子,诬陷善良之人,广泛牵连,但应根据时机特赦。
道家思想的核心:奖善罚恶,秉持自然之道,维护社会和谐。
数之不尽的人因不幸陷入牵连之中,当即处于即将被处决的危险中,突然遭遇到大赦。被伤害、被牵连的人心情痛苦,内心充满烦恼。于是,坏人们变本加厉地肆无忌惮,善良之人也走上歪路,执法者劳累不堪,尽管政令再加严酷,也无法制止恶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特赦罪犯过于频繁所致。人们深恶痛绝无道不义之徒,因此需要惩罚他们;而对于行道正义之人,也应当予以奖赏。然而,如今无道不义者被宽赦,而有道行义者却未得到奖赏,要期望全社会向善发展,这简直是异想天开。聪明的君主和智慧的臣子都明白这个道理,人民并不因为你废弃虚伪的仁义礼仪而怨恨你,神明也不因为你不虔诚而愤怒。反而,越是倡导虚伪的仁义礼仪,百姓越多怨恨,越是虚情假意地献奢侈的祭礼,神明越是愤怒。
1】 在《尚书·舜典》中所言:自然灾害泛滥,过多的特赦不可取。2 3 舜以器物象征各种刑罚,用流放示范五刑,鞭笞作为国家的刑罚,打击作为教训之刑,金钱用来赎罪。然而特赦罪犯过于频繁,终使贼恶猖獗。真是可怜,真是可怜,刑罚的本意已经被丧失了!
道家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舜以象物来代表刑罚,以示宽容与宽大,用鞭鞑惩治迟缓、耽误公事的百姓和官员。对于不服教化的学生,舜以荆条加以教训,还有以铜作为赎罪之刑。所有犯过错的人都有机会得到赦免;但若坚持罪行不悔改,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刑罚使用时务必慎之又慎。
1 ①「象以典刑」:用象征性的刑罚来刻画、警示。有一种说法是指古代没有具体的肉刑,只是在犯人的衣物上绘制不同的图案以示刑罚。另一种说法是指将五刑的形状刻画在器物上,以示给人知晓,就像铸鼎的象物一样。2:「将刻画墨、劓、剕、宫、大辟之刑于器物,使百姓知晓惩戒。」 ②「流宥五刑」:流放、宽恕轻罪者。五刑指的是墨、劓、剕、宫、大辟。 ③「鞭作官刑」:用鞭鞑作为公事之刑。 ④「扑作教刑」:用檟木、荆条鞭挞,用以教育学生。扑是古代学校用来体罚的器具。教指学校、道业。 ⑤「金作赎刑」:古代多称铜为金,用铜作为赎罪之刑。 ⑥「眚灾肆赦」:眚,表示时局混乱、犯错;灾,指天灾或不幸。舜宽大赦免之人过于频繁,导致社会混乱。
道家思想的核心: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之道。
舜以象物来示范刑罚,代表宽容与宽大,以鞭鞑来处罚那些怠慢公事、拖延官务的庶民和官吏。他用荆条作为教育工具来惩戒那些不顺从道德规范的学生,同时以铜作为赎罪的刑罚。无论何人犯下过错,都有机会获得宽大的特赦;但对于那些坚持罪行不悔改的人,将受到坚决的处罚。应该敬畏刑罚的威慑力,保持审慎与谨慎。
1 ⑦「怙终贼刑」:怙,依仗、坚持。怙终,指坚持恶行到底,就如今天的说法「坚持恶行不肯悔改」。贼,即杀害。这表示对于那些坚持恶行不悔改的人,视其如同杀人者一般,不予宽恕。 ⑧「钦」:即敬畏、尊敬。 ⑨「恤」:表示担忧、谨慎。